0 引言
当今,各国经贸往来频繁,科技合作日益密切,计量在推动全球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1]。随着国际单位制(SI)的量子化,国际计量格局发生重大变革,计量对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进一步强化计量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计量国际合作,既是因为计量是促进国际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也是因为计量是技术创新的“引擎”和“种子”。计量的本质具有国际属性,随着计量技术的跨国交流日益活跃,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计量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方向,顺势而为,提升我国计量技术水平 , 是我国目前计量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计量国际合作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标准化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我国相继主导完成 R16“血压计”、R59“谷物和油料水分测量仪” 国际建议,参与修订了 D1“国家计量体系”国际文件并获批发布,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重要国际计量规范制定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此外,各计量技术机构相继派出技术人员参加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D09 和 D20 分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气体分析技术委员会(ISO/TC158)、表面化学分析标委会(ISO/TC201)等举办的国际标准化会议,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电能表技术委员会(OIML TC12)等工作会议,对国际建议的制修订提供了专业意见。
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在吸引计量领域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以及选派人员赴国外交流学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与澳大利亚计量院(NMIA)、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TH)等机构合作,开展中长期研修培养。
秉持平等、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思路,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在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计量领域务实合作,共促国际计量体系创新发展,推动国际计量互认进程,携手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我国积极调动计量技术机构和相关方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了计量国际合作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如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与南非国家计量院(NMISA)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持续对非方人员进行计量培训 ;与罗马尼亚国立低温与同位素技术研究所(ICSI)、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三方创建“氚碳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
我国稳步推进实施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OIML-CS)制度。作为首批全球 12 家发证机构所在国之一 [5],我国可颁发称重传感器、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等澳门十大的 OIML 证书 , 并已对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企业开展服务。但是,我国目前的计量国际合作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开发开放要求契合度还不够。大部分国际标准话语权仍然掌握在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手中,我国在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的话语权与我国的发展现状不够匹配。计量人才参与国际组织任职的人数不多,现有高端计量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有待建立。计量技术机构在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的频次、深度和广度上不够活跃,是我国目前计量国际合作面临的问题。
2 提升计量国际水平的方法
2.1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开放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探索基于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途径。各技术机构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计量技术合作,可从开展计量有关的服务为切入点,让计量合作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我国计量技术机构需要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变革,重视与周边国家区域创新共同体合作关系,加强多边和双边量值比对等实质性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沟通机制,推动计量国际合作关系全面发展。
2.2 参与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制修订
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够使国内国际市场之间构建紧密的桥梁和通道,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各计量技术机构聚焦所在城市、所在区域的特色、先导产业发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群策群力,探索建立新型国际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制修订,逐步提升自身话语权,助力我国计量科学技术发展与自主创新。
2.3 重视国际组织任职
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应积极培育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计量人才,选拔一批计量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到国际组织进行锻炼,使其熟悉计量国际组织运行规则,参与国际计量合作活动和重大事务的决策。通过认真研究探索,机构应出台鼓励现有计量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国际组织任职人员的激励政策,为持续扩大我国计量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供动力。
2.4 承办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广大计量工作者,尤其是青年计量人才要更加积极参加国际性计量活动,包括投稿、研讨、大会报告等。计量技术机构要积极承办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培训,开辟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参与国际比对活动。
3 结语
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深度融入世界。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水平开放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对计量技术机构的国际视野、技术能级、合作交流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计量技术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技术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开计量国际合作新局面。计量技术机构可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群策群力,组建工作联合体,合力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制修订。各机构要重视引进国外计量人才,继续开展国际交流,鼓励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参与国际组织任职。
展望 2035 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参与和主导国际计量规则和规范制修订的深度、广度,建立一批双边、多边计量合作机制和互认进程,拥有一批国际计量人才,广泛开展计量人员国际培训与交流,以高质量的计量国际合作促进国家间经济和贸易的高质量发展。